与母校相连的半生岁月——记我校地球物理勘探专业84级校友张胤彬

发布者:卢进丽发布时间:2019-01-22浏览次数:2756

于他而言,无论是在文昌求学的四年,或是就业之后于不同工作岗位上的若干年,他始终都是一个认真、专注而又严谨的矿大学生。

半生光阴,从学生到项目工程师,再到如今的地质局副局长,他的每一步都与母校紧密相连。

他,便是我校物探专业84级校友张胤彬。

  

文昌,四年的温馨

文昌求学的四年,在张胤彬的回忆里泛着温暖的光。

当年的文昌校区,六人一间宿舍,宿舍条件也很不错,其中最让张胤彬念念不忘的,就是宿舍的暖气设备。他自豪地说:“整个徐州,也就矿大宿舍是有暖气的嘛!”除了硬性的住宿条件,张胤彬所在的宿舍,还有着良好的“精神内核”。

当时学校评选各种优秀宿舍,他所在的宿舍都会被评上“模范”或是“星级”。卫生状况保持得好,大家轮流值日从不拖延;宿舍的男生们关系融洽,大学时代彼此照顾,在毕业几十年后,依然保持密切的联系;学习氛围浓厚,宿舍里有好几个成绩优秀的同学,毕业三十年,六个人中的五个依然从事专业领域内的工作。良好的宿舍氛围奠定了他努力向上的基础,大学四年,他的成绩始终保持在专业前五名。

不仅仅是宿舍的回忆,专业课的实习,亦是他大学四年中十分有趣的经历。当时物探系的勘测实习,基地就在文昌校区附近的山上。实习期间,朝气蓬勃的男生和女生们走出教室,离开课本,带着仪器上山。实习工作期间,大家相互配合,彼此协作,偶尔还会谈笑逗乐,这样就完成了一天紧张而又轻松的工作任务。这样的实践经历,在当时是一种放松,也是一种锻炼,更为毕业之后的工作打下了一定的经验基础。

在文昌,他还遇到了后来与他相伴一生的妻子,她是他的同班同学。

  

职业生涯,若干年的起伏

张胤彬职业生涯里的每一步,都好像在更好地诠释“矿大学生”这四个字。

毕业之后,张胤彬选择了参加工作。因为在校期间成绩优异,他被分配到了山西省的一支勘探队,之后又成为山西省煤炭地质局的一名技术人员。因为妻子是山西人的缘故,他也就索性扎根在了山西。

做技术员期间,他深刻地认识到,在大学课堂上学到的东西,在实际的工程中,是远远不够用的。实际操作时,常常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难题,这些难题都建立在所学知识的理想状态之外。比如搞勘测,一般来说四川、河南等地都是平原居多,但山西地形却以丘陵为主,给实际操作带来了很大困难。每每遇到自己苦思之后仍旧无果的难题,张胤彬都会想起母校,想起他那些在专业领域建树颇高的老师们。毕业最初的几年,他与自己的专业老师联系很频繁,时常探讨一些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,或探讨一些高于本科程度方向的问题。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:“我虽然没有正式读过研究生,但老师对待我就像他们的研究生一样,就连我自己也觉得,好像在矿大又读了研究生。”

再后来,他成为了技术总监、项目负责人,更是扩大了与母校和老师们之间的交流。上世纪九十年代,张胤彬就与矿大的教授们合作了一个二十多万的项目,由矿大的教授专家们提供技术支撑,项目组的施工人员负责实际操作,诸如此类的项目合作还有很多。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母校的支持合作,他的职业生涯更进一步,成为地质局测绘院的院长。在这期间,他还参与创立了全省首个地质勘探行业的“院士站”,与矿大在内的诸多高校达成了更高层次的合作。

  

矿大,数十载的牵挂

尽管已经毕业三十年,每每提起母校,张胤彬都难掩一腔赤子情怀。

今年国庆,恰逢84级校友毕业30周年。张胤彬所在的物探一班来了很多同学,国庆的前一天便相约,去探望了曾经的诸位老师。

“我记得当年有一位女老师,性格开朗,笑声更是爽朗,每次上到她所在的楼层,都能听见她的笑声,现在她还是那么爱笑;我们有一位专业老师已经瘫痪好几年了,可是看到我们来的时候,还是撑着起来坐了老半天”,张胤彬滔滔不绝地说,“还有一位老师,看见了班上一位女同学,虽然记不来名字,可是张口就喊出她是物理课代表。”阔别三十年,提起这些当年无比熟悉的老师,提起返回母校后的种种经历,张胤彬仿佛依旧是那个在文昌求学、风华正茂奋发上进的矿大学生。

他时常会浏览的网站依旧是“中国矿业大学官网”;看到母校的地球科学类专业未入选“双一流”,会暗暗为母校叹息,然后加油鼓气;看到央视的纪录片播出了我校陈清如院士的事迹,会情不自禁地为母校感到高兴;时隔多年,依旧清楚地记得文昌校区当年的样子,而今重新参观,还能说出每一个变化的细节;就连文昌校区周边的开发和规划,今昔变化他都记得清清楚楚。母校,不仅仅是客居四年的地方,更是他毕业之后一生的牵挂。

张胤彬半生的光阴都与矿大紧密相连。母校成就着他,他也用自己的三十四载岁月,不辜负母校。

新闻来源:大学生传媒中心 赵芬奇 王胜 徐静摄影:责任编辑:卢进丽审核:刘尊旭

图片新闻

视点新闻

视频新闻

基层快讯

媒体矿大

文艺园地

矿大故事

光影矿大